如何科學面對抑鬱癥?抑鬱情緒不等於抑鬱癥

原標題:如何科學面對抑鬱癥?

隨著社會競爭壓力加大、生活節奏加快,人們的抑鬱情緒有增加的趨勢。但是有抑鬱情緒並不意味著就一定得瞭抑鬱癥。請關註——

在所有的精神疾病中,抑鬱癥最廣為人知,卻也最容易被誤解。不少人把抑鬱癥理解為是“鬱悶”心情不好,或是“小心眼”想不開,更有甚者認為得瞭抑鬱癥就無法治愈瞭。這些認識上的偏差造成瞭人們談“抑”色變,因而不能正確面對自己的心理健康問題,給人們的健康、生活、工作帶來嚴重影響。

發現端倪及時求助醫生

“人們對抑鬱癥認識上的一大誤區就是容易混淆‘抑鬱’和‘抑鬱癥’。”在由中國心理衛生協會、全國抑鬱癥協作組主辦,輝瑞中國支持的“抑路同行——抑鬱癥大眾教育路在何方”論壇上,首都醫科大學心理學教研室主任楊鳳池教授解釋說,抑鬱是一種負性情緒,常會有厭惡、痛苦、羞愧、自卑的表現,是許多人都體驗過的情緒,也是一種正常而自然的心理現象。而抑鬱癥,則是個疾病的名稱,需要註意通過癥狀的表象看到問題的實質,因為心理、精神科的許多疾病,它的核心是內心的沖動和精神上的功能性疾患。

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理醫學科主任季建林教授也表示,理解抑鬱癥,人們不能簡單化和僅從字面上理解,望文生義。“認為抑鬱癥就是不開心,或者認為感到憂鬱就是抑鬱癥,我不憂鬱、沒有悲傷的事我就不是抑鬱癥。”

抑鬱癥作為一種常見的精神障礙,不僅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、愉快感缺失為主要臨床特征,而且還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,有遺傳因素、性格因素以及社會因素。壓力大、生活節奏快不是造成抑鬱癥的必然因素。

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、全國抑鬱癥協作組秘書長、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院副院長、抑鬱癥治療中心主任王剛教授則指出,作為普通大眾,如果發現身邊的人或自己可能有情緒方面的問題,最需要做的不是冒然做出判斷或診斷,而是鼓勵其積極尋求專業幫助,把專業的事情交給專傢來做,這一點很重要。

抑鬱癥不能諱忌就醫

“以前人們把抑鬱癥看成是思想問題、心理問題,現在隨著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,很多人逐漸開始瞭解抑鬱癥是一種疾病,這是一個進步。”但王剛也表示,目前,抑鬱癥的就診率仍然不到10%。如何讓公眾更好地認識、瞭解抑鬱癥、讓抑鬱癥患者不再諱忌就醫、讓我國有效的精神衛生醫療資源能得到充分的利用,需要各方群策群力。

對於抑鬱癥的疾病特點,季建林總結瞭“三高兩低”:高患病率(中國情感障礙的月患病率6.2%),高復發率(5年內月75%—85%的患者會復發),高自殺率(約10%的抑鬱癥患者最終會自殺身亡),以及低識別率(<10%)和低治療率(<10%)。

“身體的硬件(器官)會生病,身體的軟件(大腦的精神活動)也會生病,抑鬱癥就是大腦的功能性障礙,並且心—身相互影響,抑鬱癥臨床表現為情感、認知和身體癥狀。”季建林特別強調,作為一種常見的精神障礙,抑鬱癥並不可怕。通過早期發現,早期診斷,可以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,而且絕大多數抑鬱癥患者,經過抗抑鬱的規范化治療是可以有效控制,獲得最大程度臨床治愈,癥狀緩解。“因此抑鬱癥患者不要拒絕幫助,應及時求醫。”

堅持正確的治療理念

王剛表示,約2/3—3/4的抑鬱癥抗抑鬱治療是有效的,其中近一半患者可達臨床治愈(癥狀緩解),約70%的治療患者是抗抑鬱藥物治療,抗抑鬱藥品仍是目前最常用和首選的有效抗抑鬱治療方法。“如果患者能接受全病程治療(急性期、鞏固期和維持期治療),復燃率和復發率會明顯降低,因此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至關重要。”

值得註意的是,抗抑鬱藥物一般在治療後1—2周左右才開始起作用,而並非患者臆想中的“立竿見影”。為此,王剛提醒患者對於治療要有一定的認識:治療期間不能剛服藥覺得沒作用或覺得癥狀緩解瞭就擅自停藥。如果在急性期的治療維持不下來,則更容易復發,對於控制病情和再次服藥也更困難。

資深媒體人張進結合自身的經驗介紹,抑鬱癥往往不是單一因素所致,不要靠想當然地給自己“診斷”,千萬不要因怕丟臉而拒絕積極就醫,疾病不是恥辱,治療才是出路。同時,堅持全程治療,需要做好長期治療的心理準備,積極勇敢面對。

王剛特別指出,當身邊有人出現抑鬱癥傾向時,周圍人給予理解幫助,堅強的社會支持系統對應對抑鬱癥是非常有幫助的。此外,運動也是應對抑鬱的有效辦法。研究發現,運動對抑鬱癥治療的貢獻度在20%。但是當重度抑鬱的病人精力減退,興趣喪失,運動不起來,就需要尋求專業的醫學幫助。

(責編:馬麗、趙竹青)


推薦閱讀白春禮:把黨治國理政成功經驗作為科技創新的行動指南

2016年6月30日上午,中國科學院在京舉行紀念建黨九十五周年表彰大會。中科院黨組書記、院長白春禮出席並發表講話。白春禮要求中科院各級黨組織和廣大共產黨員,把黨治國理政的成功經驗作為推動科技創新的行動指南,在推進“四個率先”目標的創新實踐中勇於擔當歷史使命,做出應有貢獻。【詳細】

6月“科學流言榜”發佈 吃素不得心腦血管病列榜首

六月“科學流言榜”今天發佈,“吃素不得心腦血管病”位列榜首。“每月科學流言榜”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、北京地區網站聯合辟謠平臺、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共同發佈,得到中國科普作傢協會科技傳播專業委員會、中國晚報科學編輯記者學會、上海科技傳播協會的支持。【詳細】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usekw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